营养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人:乡宁县职业中学  发布时间:2020-07-27

【专业名称】营养与保健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办学层次】中职

【学      制】三年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会基本护理操作,满足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能为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服务,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范围

主要就业单位:一、二、三级临床医院、妇幼保健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主要就业岗位:临床护士,护理管理,

拓展就业岗位:健康教育指导师、母乳喂养指导师。

(三)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具有较牢固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

(2)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

(3)具有开展社区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的专业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3.专业技能要求

(1)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监护能力。

(5)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8)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9)在医院和社区护理实践中具有初步的护理管理能力。

(四)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护理、麻醉师、农村医疗、检验

本科:护理、农村医疗

二、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详细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使课程体系设计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转化。

学时安排方面,继续探索“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未经优化和重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为原则;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采用讲座、自修等多种形式安排。

根据专业领域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领域,参照职业岗位共23个岗位链(群)图1的任职要求,设计适应不同岗位能力培养的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化课程,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见图2。

图1:营养与保健职业岗位群(侧重护理)

图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营养与保健专业课程体系(侧重护理)

三、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2. 专业技能课

四、教学进程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二)教学进程表

五、保障与措施

(一)教学团队保障

1.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  培养武媛杰为专业带头人,坚持学术水平与师德并重,教学能力与科研推广应用及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在营养与保健专业人员中选拔和培养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使之成为营养与保健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从2013至今年,我院护理专业培养了3名骨干教师,分别赴呼伦贝尔、大同等地学习深造,并且依托行业和临床医院,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培养或引进既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又能出色胜任营养与保健专业教学的骨干教师。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使之成为营养与保健专业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3.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从医疗行业中聘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医师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建立完备的、合理的、动态的营养与保健专业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保证营养与保健专业和专业群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  2010年9月,我校教务处制定了“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一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授课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一线顶岗实践,取得“双师”资格。

5、加强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整合教学内容,开发、共享教学资源,丰富和充实学科前沿内容,鼓励本团队骨干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创造各种学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培训、学术交流、顶岗实践、社会服务;举办听课评课、教学观摩、护理新技术培训等,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督导。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在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拓展视野,促进知识交融,以确保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条件保障

1.聘请专家指导,聘请临床专家,作为课程专家指导并参与教学工作,引进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完善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前沿性与先进性。

2.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为目标,改革单一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方法,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等。

3.教材建设  建立规范的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进行调研,编写特色的校本教材,每一本教材邀请专业人员指导。

4.实验实训建设  充分县委、县教科局提供的教学资源,建成市内一流的的多功能实训中心。

六、课程考核要点

1.考核目的:考核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采取笔试、实操、作业、汇报、评比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公共课学习领域考核:采取平时作业、考勤、笔试结合考核;

建议:平时作业、考勤、态度占30%,笔试占70%。

医学基础课学习领域考核:采取平时作业、考勤、笔试结合考核;

建议:平时作业、考勤、态度占30%,笔试占70%。

专业课学习领域考核:采取平时作业、考勤、实际操作、笔试结合考核;

建议:平时作业、考勤、态度占30%,笔试占70%。

相关专业课学习领域考核:采取平时作业、考勤、笔试结合考核;

建议:平时作业、考勤、态度占30%,笔试占70%。

实习操作考试:采用过程考核(考勤、项目、成绩)40%+终末考核60%

各班实训测评表

七、毕业条件

本专业毕业生接收完整系统的教育教学环节且全部考核合格。基本条件如下:

1、政治思想品德合格;

2、公共课程考核合格;

3、专业能力课程、专业拓展(相关)能力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全部考核合格;

八、建议与说明

(一)方案执行的基本要求

1.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在职业工作过程起核心作用。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置课程模块,包含职业核心课程、对应实习实训及相关课程,从课时安排、学期安排上优先保证。

2.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同时应遵循能力递进的职业成长规律,对实践课程、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进行系统安排,使各阶段能力训练有序衔接。

3.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养成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基本素质包括:公共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关键能力是指完成职业活动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必不可少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应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关键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和各方面。

九、教学模式设计与说明

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项目统领、任务驱动、资讯引导、层阶递进”教学模式,首先,根据职业技能要求以企业典型项目为基础构建教学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进行递进式编排。其次,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利用相似的案例资讯引导学生研究任务,利用相关的信息资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将任务驱动贯穿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以“项目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灵活穿插“引导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课型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让学习者通过“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能,习得知识。

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训平台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X